2016年04月20日
2016年是“十三五”开局之年,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在向全面铺开、纵深推进的阶段迈进,为统筹落实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工作任务,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各相关单位研究制定了《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6年重点项目》。
2016年重点项目,是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2016年工作要点及本市2015-2017三年工作要点研究制定的,与本市已出台的贯彻意见、三年工作要点等共同构成本市贯彻落实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》的一揽子政策文件,形成了当前有重点项目、近期有工作要点、中期有五年规划、远期有贯彻意见的一揽子推进体系。在2016年重点项目的研究制定过程中,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,以全面贯彻落实《规划纲要》及本市系列实施文件为工作主线,坚持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、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、解决“大城市病”统筹推进,着力拓展协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,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,为实现到2017年的近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。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考虑:
重点项目制定过程中,首先体现系统性。2016年重点项目共安排了8大类45项任务,在内容上包含了协同发展各项工作,既突出了作为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的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,也明确了交通一体化、生态环境联防联治、产业转移对接等3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任务,同时对突出改革引领、强化创新驱动、做好试点示范等三个关键支撑作出细致安排,体现了完整性,着力在“实”和“细”上下功夫。其次体现延续性。2014年本市主要是控增量,制定了新增产业禁限目录,严把产业准入关;2015年主要是加大“控”的力度,提高准入门槛,同步启动存量疏解,先行推进了一批疏解示范项目;2016年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,争取取得更多突破,确保2017年取得明显进展。在近两年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,大量疏解项目已经启动,这些项目都继续列入2016年重点项目,同时增加了新的任务。第三体现突破性。为确保2017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,2016年必须在项目推进上取得更多突破,特别是在体制机制上推动更大改革创新,一方面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政策保障上要有大的突破,另一方面突出改革引领的带动作用。
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一项没有经验可循的创新性系统工程。目前,围绕非首都功能疏解,北京的推力和津冀两地的拉力正在汇聚形成强大的合力,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。今年,将突出“三个聚焦”,确保非首都功能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发展。一是聚焦重点区域,选好点。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地疏解,已经不足以解决一个区域的问题。需要从一个点出发,对一个片区统筹考虑,实现重点区域集中连片疏解。目前,城六区政府正在研究制定重点区域疏解治理、以重点突破带动区域整体疏解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关意见。二是聚焦重点平台,对好表。以前,疏解工作以点为主,比较分散,为更好地形成集聚效益,今年要聚焦疏解平台,市域内研究制定疏解腾退空间管理和使用意见,管住并用好腾退空间,防止功能疏解之后人口再聚集;市域外会同天津、河北加强承接载体的统筹规划和布局,引导企业向具有专业优势的平台集聚,实现精准对接,精准疏解。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,提高承接地承接能力。三是聚焦重点政策,逐个突破。本市已经制定出台了税收、区域差别价格、规范企业搬迁等5项政策。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控增量、疏存量两个政策意见的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、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配套政策、推动调整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涉及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。同时,正在研究设立非首都功能疏解引导资金,进一步加大对疏解项目的支持力度。
为确保2016年重点项目各项工作有序有效落到实处,市有关部门将继续配合国家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各专项规划。推动16个区完善各区的协同发展工作体系,加强组织保障。把协同发展重点任务、重大项目、重要政策列入对各区、各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,加大工作进展及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督导。积极发挥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作用,前瞻性谋划制定有利于非首都功能疏解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,为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。建立完善京津冀三省市领导、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专项小组办公室的定期会晤和协调机制,形成工作合力。